为长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 媒体视野中的长宁
2025/11/11 16:26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130
本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长宁区作为“大虹桥”“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上海唯一的中心城区,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和细致周到的贴心服务,助力各企业做优做强,竭尽全力为企业参展和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近年来,长宁持续倾听企业诉求,优化提升服务质效,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商环境,为企业在长宁发展保驾护航,同时热忱欢迎企业将更多优质业务板块新设项目落地长宁。一起来看看长宁都有什么新举措~
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机遇世界共享
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人民日报APP、人民网+APP、人民网报道: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拉开帷幕。新西兰纽仕兰乳业,总部位于上海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其跨越式发展正是以进博会为点。连续参加7届进博会,首发新品、洞察市场、拓展网络,纽仕兰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鲜奶销量达到此前的26倍,线下销售覆盖至25个省份、线上覆盖90%以上电商平台。“纽仕兰跟进博会共同成长,我们始终看好中国市场、看好进博会。”纽仕兰全球执行总裁罗伊·范登赫克说。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全球客商云集 共赴东方之约
11月4日、5日,《科技日报》头版、中国科技网、周到上海APP报道: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开幕。在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因参演《流浪地球2》圈粉无数的明星产品——全时无人驾驶新能源重卡Q-Truck炫酷亮相。这款采用无驾驶室颠覆性设计的产品,目前已成功出口至阿联酋、英国、埃及、墨西哥等国。该公司公共事务高级经理陈霖告诉记者,这款产品已在英国菲力斯杜港等港口物流场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以实际运营成果刷新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成效。
《科技日报》相关报道
“大虹桥联盟”持续助力 第八届进博会配套活动“中日先进技术交流对接会”举办
11月6日,东方网报道:11月6日下午,作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要配套活动,“中日先进技术交流对接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长宁区已集聚6500多家外资企业和9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其中日资企业占全区外企总数的1/5,日企总部占全区外资总部的近一半。本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大虹桥中日企业交流发展联盟的持续助力。该联盟成立于2021年7月,由长宁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投促办、北新泾街道办事处联合发起,已连续4年与商务部投促局合作承办进博会配套对接会。
东方网相关报道
周到服务 长宁“蓝鲸”线上“无忧咨询”版块为进博会参展企业解忧
11月3日,中新网上海、上观新闻、阿基米德APP、看看新闻网报道:近日,长宁警方帮助辖区一进博会参展企业外籍人员得到居留许可,解决了进馆参展的燃眉之急。据悉,“无忧咨询”服务是长宁“蓝鲸”护企工作站为全力护航辖区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同分局科信支队获得区数据局的大力支持后,在长宁“蓝鲸护企服务专窗”中增设的在线应答版块,旨在方便企业随时线上向“蓝鲸”咨询各类涉企安全问题或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专窗后台一口受理,并由值守团队在线应答、即时流转、精准解决。
中国新闻网相关报道
中医护航进博会!进博会中医健康服务站启用,量身定制健康方案筑牢保障防线
11月3日,阿基米德APP报道: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为做好驻点保障工作人员健康服务工作,由长宁区卫健委牵头筹建的进博会集中办公点“中医健康服务站”已于近日正式投入运营。
把共建共享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11月4日、5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APP、新华网报道:“上报建议5343条,其中408条已经被采纳”“征询意见47168人次”……11月初,记者来到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被一面墙所吸引。墙上定期更新的数字,呈现着这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直报各类立法建言的数量增长。
《新华每日电讯》相关报道
议事有“她” 治理有方
11月7日,《中国妇女报》头版报道: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广大妇女深入参与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环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民主就在身边”,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生动注脚。2025年,虹桥街道成为全国妇联“巾帼建言”法律意见征集点,为立法贡献“她智慧”。在实践中,长宁区妇联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探索成立“幸福家”议事联盟,推出实训工作坊,发布“妇女议事赋能三清单”,推动189个居民区全覆盖建立妇女议事平台,不断拓展妇女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推动广大妇女积极担当作为。
《中国妇女报》相关报道
直播赋能业态场景创新上海第六届“11直播月”启动
10月31日、11月1日,央视新闻APP、经济日报APP、中国新闻网、上观新闻、阿基米德APP、澎湃新闻、东方网报道:为加快实施《上海市推动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挥上海直播电商优势激活消费潜力,10月31日下午,上海第六届“11直播月”正式启动。启动当天,上海长宁等四个直播经济集聚区和崇明区发布了配套活动。现场,“上海市网络主播培训阵地”正式落地长宁,“长宁区直播经济集聚区发展建设联动机制”正式成立。上海市网购商会和直播企业代表共同发起《品质电商直播间管理规范》地方标准长宁试点倡议。
爆款演出带动顶级能量向城市溢出
10月31日、11月2日,《文汇报》头版、《新民晚报》、上观新闻报道: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作为艺术节参演剧目,比利时偷窥者舞蹈团的代表作《舱中谜事》10月31日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首秀。一周后,由艺术节委约联合制作的皮娜·鲍什经典——《交际场:回响1978》将接棒亮相。剧场配套策划了肢体工作坊等多维度活动,更联动带火上海千禧海鸥大酒店、尚嘉中心等剧场合作商户,演出票根链接起了文化消费新场景。扩大搜索地图的话,“活力最虹桥”系列活动围绕艺术节“艺术天空”公益项目,以“艺术商圈”为纽带,在西郊百联、虹桥南丰城等商业地标蓬勃展开。
《文汇报》相关报道
《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绘就温暖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11月7日,《光明日报》、光明日报APP、光明网报道: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妇女和儿童健康服务”。长宁区民政局设立困境儿童“艺术护照”文化关怀服务项目,为孩子搭建零门槛的艺术教育平台。文化关怀服务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累计服务困境儿童1000余名,开展互动活动1300余次,已有40余名小朋友的100余幅作品参展国际少儿创新艺术邀请展及国际青少年儿童艺术科普展。
《光明日报》相关报道
“六边形”团队让政企商居共融共生
11月2日、3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上海法治报》、上观新闻、澎湃新闻、劳动报网报道:继2022年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后,三年来,江苏路街道在兼顾民生大文章的同时,不断探索完善“政企、企企、商居”间的共融共生,实现了街区发展始终与经济建设同步。江苏路街道的“六边形”营商服务团队,将头部企业、重点楼宇、小微个体均纳入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及日常走访中,构建了“街区—楼宇(园区)—小区”的融合治理范式。2023年以来,街道累计走访联系各类企业5900余次,有效解决诉求900余条。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文汇报》相关报道
《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上海法治报》相关报道